随着网购的普及,人们经常会发现网上有些商品标明电商“专供”或者电商“定制”。表面上看,一些企业推出“专供”或“定制”经营模式,是一种有助于商品促销的创新举措,但实际上,电商“专供”的商品往往偷工减料,成为忽悠消费者的一种“套路”。
媒体调查发现,有的电商“专供”产品以低价博眼球,拿“价廉物美”当卖点,明知道销售的是两种不同产品,却刻意混淆两种商品的概念,也不尽到告知义务,使消费者频频落入“专供”的陷阱,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这样的电商“专供”产品属于不实促销,涉嫌变相消费欺诈,踩到了不正当竞争的红线。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异军突起,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困难。特别是网购“两高两低”现象,即电商失信收益高,失信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维权收益低。这已经成为消费者考虑维权时必须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电商“专供”促销活动中,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要承担举证义务,维权成本很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因此,电商“专供”需要市场“专管”。首先,规范电商“专供”行为,应成为一种监管常态,要将不法企业产品失真和价格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监督。其次,加强电商平台商品质量和价格管理,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特别是电商平台要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促销期间质量和价格监控机制,利用技术手段预防商家涉嫌违法的调价行为。此外,消费者也要培养质量和价格意识,坚持理性消费。
总奖金达百万美元,电子竞技“中国名片”助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详情]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朱紫阳)8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在浙江绍...[详情]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董菁)近日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2...[详情]
2018年8月8日,作为第十二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五大主体活动之一的金鹰电竞体育盛典于北...[详情]